遗传因素(15%):
患焦虑症父母的子女,焦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父母的子女。单卵双生子焦虑症的同病儿童分离性焦虑率可高达50%。说明本症与遗传有关。
亲子过分依恋(30%):
孩子平时一直与母亲呆在一起,不与外界接触,而母亲对孩子过于珍爱、过分保护,使孩子养成胆小、害羞、依赖性强、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个性弱点。一旦与母亲突然分离,就容易出现分离性焦虑。
生活事件影响(20%):
常见的生活事件有与父母突然分离、在幼儿园受到挫折、不幸事故、亲人重病或死亡等。
重视儿童心理健康,为母亲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消除家庭环境或家庭教育中的不良因素。
烦躁不安,脾气变坏,情感淡漠,注意力缺乏多动症
1.多起病于6岁以前,表现为依恋对象分离前过分担心依恋对象可能遇到伤害,或者一去不复返。
2.过分担心依恋对象不在身边时发生自己走失,被绑架等情况,以至可能自己再也见不到亲人。
3.每次出现分离时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躯体症状,也可表现为烦躁不安、哭喊、发脾气、痛苦、淡漠或社会性退缩。
检查一般无异常体征,主要做神经学检查,排除神经系统器质性改变引起的精神症状。
根据患儿发病有关因素和症状的特征,可采取心理治疗,包括行为疗法、游戏疗法和暗示疗法等。耐心教育引导,帮助患儿克制情绪上的障碍,树立勇敢坚强健全的性格,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改善情绪,增进交往,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同时要帮助家长正确教育孩子,改善家庭环境,以减少对患儿心理上不良的影响。
药物疗法:心理治疗;行为疗法;抗焦虑药;安定;硝基安定;三环类抗抑郁药;多虑平;阿米替林;氯丙咪嗪;安他乐;小量氟哌啶醇;氯丙嗪。可根据主要症状选用药物。对焦虑、恐惧症状可服用抗焦虑药,如安定、硝基安定等,或用小剂量三环类抗抑郁药,如多虑平或阿米替林治疗。氯丙咪嗪对儿童强迫症和抑郁症均有较好效果。对于癔症情感暴发或冲动哭闹者,可服用安他乐、小量氟哌啶醇、氯丙嗪等。
克服父母自身弱点或神经质的倾向,提供父母生物反馈疗法(松弛疗法),帮助小儿全身放松训练,配合游戏、音乐疗法等,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育。
宜吃食物
1.宜吃营养神经的食物; 2.宜吃安神的食物; 3.宜吃DHA含量高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忌吃营养睡眠的 食物; 3.忌吃含有咖啡因的食物。
小儿分离性焦虑症食疗方:
枣麦粥
枣仁30克,小麦30—60克,粳米100克,大枣6枚。将枣仁、小麦、大枣洗净,加水煮至10沸,取汁去渣,加入粳米同煮成粥。每日2—3次,温热食。
玫瑰花烤羊心
鲜玫瑰花50克(或干品]5克),羊心50克,精盐适量。将鲜玫瑰花放人小铝锅中,加精盐、水煎煮10分钟,待冷备用。将羊心洗净,切成块状,穿在烤签上边烤边蘸玫瑰花盐水,反复在明火上炙烤,烤熟即成。可边烤边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