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鄂木斯克出血热病毒属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基因组为单链 RNA ,此病毒有嗜神经特征,能在多种类型细胞培养如 Hela 细胞鸡胚细胞,地鼠肾细胞及猴肾细胞中产生病变,从急性期病人血中和纹头蜱中分离到病毒。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取决于血管损害,血小板减少以及脑,肾,心内膜,心肌,胃和肠出血的程度,病毒主要侵犯血管和神经系统,皮肤,黏膜和内脏血管均有充血,内皮细胞受损,使血管通透性增加,产生组织充血,水肿,脑水肿可引起感觉改变,血管张力减退可导致虚脱和休克,肝脏库普弗细胞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
1.预防主要是灭蜱和个人保护。
2.目前已有高效的减毒活疫苗,但副作用明显,未能推广使用。
面颊及上胸部充血,腹泻,反复呕血,发烧,鼻出血
潜伏期 1~10天,病人突然起病,发热,头痛,背部及四肢疼痛,呕吐和腹泻,假性脑膜炎,腭部黏膜疹;可发生鼻出血,呕血和黑便,以鼻,肠,肺和子宫出血为主,皮肤充血和黏膜充血是本病特征,部分病人在发病后 10~15天出现第二次发热,且比第一次严重,此期间可发生脑膜症状,肺炎和肾病。
急性期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浆细胞增多,尿中可查见清蛋白及颗粒管型,脑膜受累者脑脊液中的细胞数和蛋白可升高,从急性期病人分离病毒和用病毒中和试验检测抗体对诊断有价值。血沉减慢。
对于本病,目前已经研制出疫苗,但是由于此种减毒活疫苗副作用太大,因此未能在市面上推广;相对有效的预防方法还是灭蜱,还有注意个人保护,如注意个人卫生习惯、远离传染源等。
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宜吃食物
1、宜吃易消化、软、烂的食物; 2、宜吃清淡少油、低脂低盐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过硬、过冷、过期、过热食物; 2、忌吃甜点心、油炸、刺激性的食物。
避免吃油炸、油腻的食物。如油条、奶油、黄油、巧克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