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肿瘤科 > 肿瘤外科 > 恶性小汗腺汗孔瘤
概述:恶性小汗腺汗孔瘤
疾病常识
1.病因

(一)发病病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组织病理:在良性小汗腺汗孔瘤毗邻处见间变细胞具有大而染色深不规则形核,亦可见多核细胞,细胞内富含糖原,原发肿瘤的恶性细胞可限局于表皮或可扩展至真皮内,真皮内有一些游离的瘤细胞岛,由于表皮内有许多界限清楚的瘤细胞巢增生,所以表皮常有相当的棘层肥厚表皮及真皮细胞,巢中可见囊腔。

2.预防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

诊断方法
1.症状

结节


类似汗孔瘤,但也可表现为蓝色或黑色结节,斑块或溃疡性肿瘤,文献报告超过120例,平均年龄70岁,男女发病相等,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小腿(30%),足(20%),颜面(12%),大腿(8%),臂(7%),有趣的是与汗孔瘤不同者,本病罕侵犯手掌(1例)和足跖部(8例),约20%发生局部转移,10%发生远处转移,如发生转移,死亡率为70%。

 

2.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组织病理:恶性小汗腺汗孔瘤可见于小汗腺汗孔瘤或纯粹表皮内小汗腺汗孔瘤毗邻处。

在良性小汗腺汗孔瘤毗邻处见间变细胞,具有大而染色深,不规则形核,亦可见多核细胞,细胞内富含糖原,原发肿瘤的恶性细胞可限局于表皮或可扩展至真皮内,真皮内有一些游离的瘤细胞岛,由于表皮内有许多界限清楚的瘤细胞巢增生,所以表皮常有相当的棘层肥厚,表皮及真皮细胞巢中可见囊腔。

皮肤转移时,表皮和真皮内均有很多瘤细胞巢,表皮中界限清楚的大小瘤细胞巢由增生的表皮鳞状细胞围绕,呈“湿疹样癌”样方式,真皮内某些瘤巢位于扩大的淋巴管内,提示肿瘤在皮肤淋巴管内扩散,由于肿瘤细胞的“向表皮性”,肿瘤细胞可侵入其上表皮。

治疗方法
1.治疗

(一)治疗   

肿瘤小者,可单纯切除。侵袭性恶性肿瘤特别是颜面部肿瘤可行Mohs显微外科手术。转移性肿瘤可试用维A酸(异维甲酸)和γ干扰素综合化学疗法。   

(二)预后   

本病罕侵犯手掌(1例)和足跖部(8例),约20%发生局部转移,10%发生远处转移。如发生转移,病死率为70%。

2.护理

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恐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清热解毒的食物; 2.宜吃抗肿瘤的食物; 3.宜吃膳食纤维类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腌制的食物,如咸蛋、咸鱼、咸鸡 2.忌吃致癌的食物,如桂皮、口香糖、烤羊肉串; 3.忌吃富含油脂的食物,如肥肉、猪油、牛油。


(1)忌烟、酒、咖啡、可可。   

(2)忌辛辣、燥热动血的食物。   

(3)忌霉变、油煎、肥腻食物。

展开
疾病介绍

恶性小汗腺汗孔瘤(malignant eccrine poroma)又称汗孔癌(porocarcinoma)发生于长期存在的小汗腺汗孔瘤(50%)但亦可原发。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